行业知识
首页 >> 行业知识 >> 推销品拉布机牌更是难上加难

痛定思痛,浴火重生。就在不久前,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庄吉服饰带着斥资1.65亿元打造完成的私人定制智慧工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而此次回来的不止是“庄吉”,一度萎靡的温州传统服装业也在个性化定制的春风中大步而来。在温州,除“庄吉”外,“报喜鸟”、“东蒙”等一批温州服装品牌企业正通过个性化定制寻求转型,个别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私人定制占比甚至从30%提高到的70%。而一些“小而美”的定制店铺也在温州街头不断涌现,一股浓厚的定制氛围已在温州服装产业形成。个性化定制的积极作用也似乎反映在了数据上:今年1至7月,温州规模以上企业服装服饰业主营业务收入144.87亿元,同比增速7.6%,利润总额12.03亿元,同比增长11.1%。

“只要花上几秒钟,你便能通过智能量体机把你的体型数据记录下来。然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数据上网搭配一套合身的西装,5天以后,它便会到你手上。”温州平阳县昆阳镇平瑞路586号的总经理办公室内,温州庄吉服饰CEO吴邦东向记者讲述着未来的一个消费场景。而随着VR和智能制造技术的日益完善,吴邦东这一“几秒量体,几天成衣”的个性化定制体验,也许将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温州庄吉服饰的生产车间,5台自动裁床一字排开,每裁一张布料,都要根据电脑提示调整裁剪方式;吊挂上每件西装的颜色、款式、面料都不尽相同;每个工位都配有一部电脑识别终端,工人通过扫描物料的磁条,根据显示的数据进行加工……“这是目前全世界一条从面辅料仓库到成品入库一体化全智能的生产线。”裁床组组长温正延说。

“虽然‘报喜鸟’早在2003年便推出量体定制业务,但智能化生产改造完成后,才算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的规模生产。”报喜鸟集团副总裁邱成奎向记者介绍,自2015年以来,“报喜鸟”逐步部署互联智能体系,项目包括“一体两翼”,以MTM智能制造透明云工为主体,以私享定制云平台和分享大数据云平台为两翼。通过智能吊挂、MES制造执行、智能ECAD、自动裁床等系统的建设,“报喜鸟”已实现“一单、一人一版、一衣一款”的全品类模块化客户自主设计,克服了个性化中质量和效率的这组矛盾:生产效率提高50%,生产周期从平均15天缩减至7天,产能从日产600件扩大到1200件,合格率从95%提升到99%。

智能化改造带来产能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为报喜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015年以来,个性化定制业务实现年增长50%以上,物耗和能耗各下降10%,生产人员精减10%,2016年实现定制业务收入8亿元,2017年将突破12亿元。“去年7月,我们还有幸成为全省一家成功评上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服装企业。”邱成奎自豪地说。

“我们现在平均每月能收到300多个定制订单,要提供给十几家定制门店。”温州市费隆服饰董事长陈奇志坦言,自3年前从批量生产转型做私人定制生意后,效益远超过他的预期。做了20多年批发生意的陈奇志,时年产值做到四五千万元。“2014年,温州服装市场掀起了私人定制风潮,当时我就预感机会来了。”于是,陈奇志专门在房里另外设置了定制生产车间,抽调员工进行培训,重新制定流程,打开了定制的业务市场。

“1件定制服装的利润相当于100件批发服装。”陈奇志告诉记者,以前的服装走量,微薄的单件利润靠量做大总额,现在私人定制靠高品质的体验,打破了薄利多销的局面。“虽然当下来看,跑量还比定制的利润高,但我愿意为未来买单,个性化定制将会是以后的趋势。”陈奇志对此坚信不疑。

除了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外,个性化定制也为企业打造品牌和拓宽市场提供了新的路径。“过去销往国外的订单,我们只能将大货送至当地门店,无法打入当地市场,推销品牌更是难上加难。”邱成奎说,随着个性化定制业务的开展,原本封闭的通道被打通,国外的客户同工直接联系在了一起。“报喜鸟”便能通过优质的服务和文化输出,在日益增加的国外客户群体中逐步建立口碑,从而在当地市场打造报喜鸟品牌形象。
以上信息由盐城高尔达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整理编辑,了解更多自动裁剪机,电脑裁床,拉布机,高尔达信息请访问http://www.gaorda.com

上一个: 拉布机很有激情力量的歌 中日双语字幕 6 下一个: 电脑裁床而实际上已经远远不够
盐城高尔达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盐城市亭湖区南洋民航创业园创业路2号 联系电话:13390672702(左小姐)18019665566(李先生)
技术支持-捷联科技中山分公司。